必需要時光回朔到 2018 年 4 月,我剛報到的時候,
那時我只是一個資歷一年半的菜鳥工程師剛離開一間乙方公司 (雖然說含加班總年資有望突破兩年多)
對於 waterfall 流程,我可是滾瓜爛熟,從頭到腳含售後服務樣樣精通
也可能是因為當時需要支援駐點開發,所以我對隕石式開發也是略懂略懂那敏捷式開發呢?我只知道會需要每天立會而已
沒錯!就這樣,沒了!
作為一個傳統產業的 IT 部門,
我們紀錄測試出來問題的方式用 excel 來紀錄,洋洋灑灑一大抓,已經開發完的項目就用篩選條件把他過濾掉,上線與否在用另外一個欄位。
對於需求,咱習慣透過 email 往來,感覺談妥了就記錄到 excel (or 透過公司繁瑣的開單系統但較少不過這不能跟稽核講)
至於開發途中遇到的問題,可能要翻 skype 才能找到證據來吵架
順帶一提我們使用的 excel 版本為封板的 2007
使用體驗真的很感人(不少人筆電原本安裝從大學學校配額的 2016 版本,也都被強制解除安裝退版到 2007)
在傳統甲方公司內部自給自足的 IT 部門工作,確實滿新鮮的
但感覺工程師的話語權,比在乙方還少(沒有了合約的保護,想改就改,畢竟免錢的)
不過好處是遇到 Bug 後,還可以跟 user 說說笑笑一起下班。
也因為不滿現狀,
我嘗試了用我當時的所學來去改善。
因為當初的 WannaCry 讓我前公司系統盡廢,所以我跟著當時的主管從頭重新架設了一次 MantisBT
所以我依樣畫葫蘆的照搬了一份
把開單流程,討論方式,甚至是邀請我們的 user 共同來維護
也制定了部門內測試報告的工版長相。
過程雖然坎坷,執行出來的模式也是四不像。
但現在回想起來
那個過程不就是實踐敏捷的精神嗎?(也很敬佩我們傳產數位轉型成功)
我們不是因為用了什麼工具才是代表有在執行 Agile (Dev-Ops)
我們是因為有了 Agile 的精神,我們不滿於現況,於是乎我們找了這些工具。
by 說一嘴好 code 的工程師 2022.09.16
在自我進化的道路上
最後我們選擇 Scrum 這個方法論來實踐,透過前人的智慧和廣大的文章讓我們少走一點冤枉路
所以從那刻起我們的 user 要正式改名為 stakeholder
而我則是改叫做 PO ,從此開始說一嘴好 code
參考資料: